Wednesday, March 19, 2008

曾多财经乱弹2008.2.12-3.18

曾多财经乱弹—— 让数据说话,美国经济调整是否已经到位?
撰稿日期:200 8.02.12

  先看消费,消费占美国GDP的70%以上,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尤其在投资不景气的情况下,维持消费的旺盛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

根据美国商务部新近公布的数据,美国2007年12月零售销售下降0.4%,为2002年以来最差,11月份的数据则从增长1.2%向下修订为增长1.0%。商品零售额是直接反映个人消费开支情况的数据,可见房市萎靡、油价高企仍然在不断产生抑制作用。

  从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来看,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7年7月以来一路下滑,至11月跌至87.3,12月虽小幅回升至88.6,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暗示美国民众对经济前景不甚乐观。该指数素来有“消费市场的标杆”之称,因其反映消费者情绪变化、预测近期经济走势而被广泛重视。

  再看房地产市场,去年以来,住房市场一如既往地成为拖累美国经济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住房投资分别减少16.3%、11.8%和20.5%,并导致经济增长各自下降0.93、0.62和1.08个百分点。市场上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都认为,一旦美国经济全面陷入衰退,房市复苏的可能将拖后至2008年、甚至2009年之后。解铃还需系铃人,次贷危机的爆发源于房地产市场,只有当房市真正稳定且回暖,贷款人才真正有能力偿付贷款,以次级贷款现金流为支撑的债券价格也才能回升。

  成屋销售同样不景气,但成屋库存似乎已经达到顶点,有略微向下的趋势。另外,目前的新房开工数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较2005年缩减一半以上。2007年12月,新房开工数较上年同期下降38%至101万套。建筑业的下滑将会影响就业,进而抑制消费,不过为了稳定房价,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最后说制造业和就业情况。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反映美国制造业综合发展情况的晴雨表,通常认为当该指数高于50时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而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该指数从6月56.0的高点降至12月的47.7,创2003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美国制造业存在快速萎缩的风险。受美国数据的影响,摩根大通12月全球制造业活动指数急剧下跌至近四年半来的低位。

  就业情况是影响消费开支和消费者信心的重要因素,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美国各月失业率在4.4%-4.7%之间徘徊,进入9月份以后就业状况有所恶化,9月-11月各月失业率均为4.7%。而12月的就业形势更加令人担忧,失业率达5%,为2005年11月以来的最高点,新增就业岗位仅1.8万个,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专业技术、健康护理以及餐饮等服务业就业的增加不抵建筑业和制造业就业下降的趋势。

综上所述,美国经济整体情况令人担忧,衰退迹象逐渐明显,此时就说调整到位,为时未免太早。


曾多财经乱弹——加与不加,这是一个问题......

中国央行行长在左右为难,全世界央行的头头脑脑也是进退维谷。

维护通胀与促进经济是所有央行的共同使命,但是如果两者不可得兼呢?

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一举突破百元大关,小麦与铁矿石价格叠创新高,贵金属以及其他商品价格突飞猛进,可以预见在短期内通胀难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中国就更不用说了,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1%,创下3年来的新高,涨幅已经连续六个月扩大,该数据并高于路透此前调查的预测中值5.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4%,鉴于其在 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权重中的比重较高,CPI自然也低不到哪去,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的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

中国1月份的PPI,CPI数据如此之高当然有一些季节性和偶然性的因素:一是春节消费释放因素,农历春节一般在公历的一、二月份,过节效应往往造成需求的集中释放。每年的春节期间往往都是CPI涨幅最快的时间。二是今年的雪灾因素。雪灾波及中国十多个省市,范围较大。停电使许多生产企业被迫中断生产,导致供应减少。同时,雪灾导致交通阻断和运输成本的提高。这也成为推高CPI的重要力量。

不管怎样,中国面对的通胀压力是有目共睹的,为此2007年起,央行已连续11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加息的目的是收缩流动性,抑制信贷扩张和投资的无序扩大。但是面对全世界的减息大潮和股市衰退,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也面临重大考验。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抵抗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所施加的压力,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通胀升至11年高点以及干预成本越来越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压力下,人民币将被迫加速升值。

央行为避免本币升值过快,需要大量买入美元,但这将加大本币的发行,造成国内的通胀。

一般而言,央行会通过售出公债的方式来吸收过剩的货币。不过,由于央行支付的利息来源于外汇储备,而这些储备大多投资于以美元计价的证券。在美联储自07年9月份连续5次的降息后,目前中国央行为其6个月票据支付的利率较其持有的类似美元资产的利率高出了1.31个百分点。6个月前,该利差还是负的2.2个百分点。在经历了4年的赢利后,中国央行现在每个月因干预货币升值而遭受的损失达到了40亿美元。而汇丰的数据显示自06年7月以来的1年中,亚洲9个国家的央行总共遭受了1600亿美元的损失。这种损失显然是个负担,最后干预只能越来越少。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会继续其坚定的相对美元的升值步伐,但是加息步伐将越来越小。

曾多财经乱弹——熊市自救之道
上周日给学生们上股票分析课的时候,很多人提问为什么上周五尾盘半小时大盘快速拉升,一举收复此前失地。消息面来说,主要是因为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美国第二大债券保险商Ambac已接近与一个由美欧大型银行组成的财团达成一致,有望成功融资近30亿美元,从而得以保住AAA的最高信用评级。据悉,其中包括一项25亿美元的增发计划,Ambac将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现有股东增发股票,而包括花旗、瑞银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在内的上述财团已承诺收购本次增发未能售出的所有股份。这一消息推动该股上周五飙升16%,并带动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均收涨0.8%。
要知道美国的债券保险商承保了数万亿美元的市政债券及其他高风险的资产支持证券,一旦这些公司的最高评级不保,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债券评级下调,进而可能给市政及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大债券保险商的状况就每况愈下,套用一句俗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行情好的时候,Ambac之类的公司承保高达600亿美元以上的主要基于按揭贷款的高风险CDO资产,自然现在会面临巨大的索赔压力。

  天下不会掉馅饼,财团中的银行不少都与Ambac等保险商有着业务关系。一旦债券保险商的最高评级不保,这些银行也将受到拖累,很可能出现进一步的资产冲减。既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联合自救自然也不难理解。

金融机构在自救,更不擅长于在熊市之下操作的普通投资者更要学会自救之法。

由于美国经济形势严峻,所以我们不要指望现在投资美股能有多大收益,在此可以大胆的预测,整个2008年下来,投资美国股市的所有公募股票基金90%的年收益将无法超过10%,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收益的话,股票方面就只能做投机了,持仓几天甚至当天平仓用来抓一个小波段,不贪不躁,才能最大规模的降低风险。持仓半年以上的投资操作方式在目前的大势之下可以说风险很高,拿怕侥幸跑赢大盘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大盘的年收益也是惨不忍睹。
  (本周评撰写时间为2008年2月26日,不构成任何财务或投资建议,投资人须以个人投资目标和可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独立评估并承担相应风险)


曾多财经乱弹—— 持美元还是持加元?
上周为客户做每日投资策略推荐的时候,周三推荐了一单美元兑加元的0.9800多单,同时注明暂时不设止损,其后汇价曾经于周四最低下跌到0.9700附近,浮动亏损约100个点,当时有很多客户询问这一单到底怎么办?我的回答是技术面有一定风险,基本面没有任何风险,轻仓可以放心持仓,按照策略提示不用考虑止损。最后上周五已经回到了0.9890,本周一继续上摸0.9930。当时信心究竟从何而来,主要还是基于加元的基本面,本周公布的经济数据也印证了我的预测。

加拿大统计局 本 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出口锐减至6年低点,同时加元汇率连创记录新高影响,加拿大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慢于预期,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增长速度。加拿大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增0.2%,年率增0.8%,而第三季度经上调后GDP年率增长为3%。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仅为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1月24日政策会议上预期1.5%的一半。仅略高于美国经济增长0.6%。

加拿大统计局 公布出来的 第四季度出口年率下降8.5%,为6个季度以来首次下滑,也是自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降幅。加拿大12月GDP月率下降0.7%,为2006年9月以来首次下滑,也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而 市场此前预期12月GDP在继11月上升0.1%后会下降0.1%。
如此 糟糕的经济数据 对加元的压力可想而知,本来 市场 普遍预测 加央行将在此次货币政策会议上自4.00%减息25点 , 但 基于上述数据, 减息50点的市场预期目前正在上升。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和国内需求 ,加上 商品价格上涨 和 全球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 , 通胀放缓使得加央行足以从容减息, 所以如果 央行行长Mark Carney激进减息50点 也不令人意外 , 毕竟可以 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动力,同时降低未来进一步降息的必要。

总的说来,加元会比美元稍弱,具体如何操作可以参考我们的每日投资策略推荐。

(本周评撰写时间为2008年3月3日,不构成任何财务或投资建议,投资人须以个人投资目标和可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独立评估并承担相应风险)


曾多财经乱弹——分析一年赚十倍的账户
上周给学员上课的时候,谈到不同投资品种对收益率的合理预期的时候,我出示了一份真实资金交易记录作为例子。

年初有投资公司想重点发展私募和对冲基金,所以委托操作一个外汇小资金示范账户,从今年一月七日到三月七日,该帐户净值从5114个基准单位增长到了13619个基准单位,2个月的收益率是170%,换算成年收益率是1020%。

因为正常而言,如果是中小资金账户,我们对职业外汇交易员要求的月收益率是15%以及年度180%的收益。所以这个账户只花了2个月的时间,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我们预期的年度目标。当然这个收益率并不是我们所有交易纪录中最好的,但已经算是很不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十个月这个交易账户就能继续保持现在的收益率,我们对这种账户的预期目标仍然只能是月收益率15%。

因为根据我们历史数据统计,在外汇保证金交易中,一笔交易获利占总资金额度的15%比比皆是,但在保证一定交易次数的前提下,连续六个月每月能获利15%以上的交易员就是凤毛麟角了。

前不久和某银行的交易经理聊天,他说他手下有一个交易员经常是今天赚2000美元,明天又亏个3000美元,而另外一个交易员每天只能赚几十美元,但是非常稳定,最后他们还是把稳定的交易员留下了。

我的观点其实和他是一样的,金融行业永远风险第一,稳定盈利胜过一切,所以我最后选出来的交易员全部都是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做得非常好的人,而不是那些常常在重仓豪赌中奖的时候引领一时风骚,之后马上被无情的市场打爆的所谓“股神”“汇神”。

我对股票操盘手、外汇操盘手、黄金操盘手的盈利要求都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每个金融品种都有各自的特性,就长期稳定盈利而言,每个月15%的目标对于股票操盘手尤其是黄金操盘手就不是太公平了,毕竟在杠杆比例、交易时间、交易费用和交易方式等方面,股票和黄金操盘相对于外汇而言,应该说受到很大的限制。

总的说来,稳定而合理的投资回报才是我们在金融投资中应该追求的目标。

(本周评撰写时间为2008年3月11日,不构成任何财务或投资建议,投资人须以个人投资目标和可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独立评估并承担相应风险)


曾多财经乱弹——黄金过千,脑袋削尖
随着金价正如我去年预测的那样冲到了四位数,无数投机者都削尖了脑袋挤到炒金者的行列。从古至今,人们对者金光闪闪的东西一直有着特殊的爱好,不管是 在拉丁文 中 的"闪耀的黄昏", 还是在 古埃及 文中的 "可以触摸的太阳" ,都体现出黄金的独特魅力 。

罗杰斯(Jim Rogers)就曾表示,他拥有的黄金,准备全部留给下一代。在最近几年的商品大牛市中,罗杰斯就一再强调,绝大部分商品都会创出新高。这不仅是名义上的新高,而应该是扣除通胀后的新高。

大部分人持有多头的依据是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上黄金虽然 具有一定的抵御作用,但长期持有黄金并不能战胜通货膨胀。1981年,美国通胀率上升8.9%,当年金价却大跌32%;1986年通胀率跌至1.1%,但当年金价上升19%。1980年的1美元购买力 大约 相当于现在的2.4美元以上 ,这就意味着 27年前的国际最高金价85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000美元左右。 三十年间金价仅是名义上略有上涨,但是CPI期间又涨了多少倍呢?

股票有红利,债券有利息,房地产有租金,而黄金作为一种商品是无法产生现金流的,当你需要现金的时候,只有出售黄金本身。 由于黄金无法提供利息收入,实物黄金又需要承担保管或损耗成本 ,显然全副身家压到黄金之上还是过于冒险。

建议大家还是将个人 可投资资产的5%—10%配置在黄金上,一点都不配置肯定是不大合适的,通胀之类的让人耳朵起茧的理由不多说,在此只举一例,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政府没有告诉老百姓要买黄金,但是全世界每个政府都大量储存黄金,总不是为了好玩吧。美国政府说强势美元你可以不信,但是他动手储存占全球三分之一的黄金的时候,你要相信。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

(本周评撰写时间为2008年3月18日,不构成任何财务或投资建议,投资人须以个人投资目标和可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独立评估并承担相应风险)

No comments: